在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青溪鎮,一場旨在活化古鎮資源的文旅小鎮建設工程正火熱進行。作為黔東地區重要的商貿古鎮,青溪鎮計劃對18棟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,并新建6棟融合傳統風貌的游客服務設施,總建筑面積約萬平方米。
藍翠鳥瑪拉彩石原材料多樣,通過與地質研究院合作,對全國8個省區的15處礦點進行成分檢測,篩選出3種與傳統配方性能匹配的替代原料。在青溪項目中,采用廣西賀州與貴州安順的復合原料配比,經第三方檢測,其抗壓強度、色彩穩定性等指標均達到行業標準,既擺脫了對單一礦源的依賴,又將原料采購成本降低18%。
同時,藍翠鳥與多家原材料供應商保持穩定的合作,瑪拉彩石原材料供應穩定,出現原材料限制的問題可能性很小,藍翠鳥竭力保障客戶的產品提供,給予高效的服務和質量。
為確保原料品質穩定,藍翠鳥還實施了瑪拉彩石全程質控機制,在原料入廠、生產加工、成品出廠三個環節設置12項檢測指標,配備移動檢測車現場取樣分析。同時與青溪鎮政府合作建立原料應急儲備庫,儲備量達項目總需求的20%,有效應對突發供應波動。
藍翠鳥在青溪鎮項目中的實踐,為特色石材在資源匱乏地區的應用提供了創新范式。通過原料多元化、生產本地化、質控全程化的供應鏈管理模式,既破解了特定原材料供應難題,又為當地創造了30余個就業崗位。隨著鄉村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,這種兼具穩定性與靈活性的供應體系,將助力藍翠鳥瑪拉彩石在更多縣域建設項目中發揮價值。
藍翠鳥瑪拉彩石突破原料限制,賦能青溪鎮文旅小鎮建設